世界高血压日 | 血压就是测不准?快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今天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来的时候往往静悄悄的,等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往往已经积重难返,只好靠药物来“救援”。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乐享受美好生活,从测量血压开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几乎在每一个家庭当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以前高血压人群主要集中在高龄阶段,如今可以说是“老中青”一视同仁了。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总计达2.45亿。也就是说,每4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
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高这么简单,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狡猾之处在于初期没有太多明显的症状,而是通过日积月累蚕食心血管系统。研究显示,高血压造成了50%的患者心血管病发病和20%的患者心血管病死亡,对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们必须正视这个“沉默的杀手”!随着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更多的注意力也从治疗转向预防。定期测量血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高血压 可防可控可治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高血压防治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整体的控制形势依旧严峻,特别是在35岁~44岁的青壮年群体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15%。
雪上加霜的是,高血压“后备军”也汹涌而至,高血压前期(血压在139~120mmHg/89~80mmHg)患病数超过4.35亿人,相当于每两个成人中就有1人处于高血压前期。此类人群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会在15年内发展为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也明显增高。
在门诊,经常听到患者说:“高血压司空见惯,是无法避免的,就像人一定会衰老一样。”听起来多少有些心灰意冷。实际上,高血压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甚至是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最好的疾病之一,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信心。
准确测量 记住“三步走”
测量血压并不难,但也是一件技术活。
第一,要选用符合标准且经过验证的血压计,定期对血压计校准。血压计的种类有很多,家庭自用优先推荐“上臂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对于儿童、孕妇、臂围>42厘米者、心律不齐患者等特殊人群,应使用单独验证的血压计。
第二,适合臂围的袖带对于准确测量血压至关重要,太松、太紧都会影响测量结果。自动化电子设备可根据设备的操作指南选择适宜的袖带尺寸。
第三,测血压时气囊的中心应放在肘前窝的动脉血管搏动处,袖带的下端位于肘前窝上方2厘米~3厘米。袖带顶部和底部松紧适宜,以下方能容纳一根手指为宜。
血压测量细节决定成败
血压测量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只有面面俱到,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房间安静,温度适宜。
2.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喝咖啡、进食和运动。
3.保持坐姿并放松3分钟~5分钟。可以倚靠在椅背上,双腿不交叉,双脚平放于地面。
4.测量血压期间,测量者和被测者应避免与他人交谈。
5.手臂裸露放在桌子上,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6.一次测量2个~3个血压读数,两次读数间隔为1分钟,然后取平均值。
7.初次测量血压,左右上肢各测一次,选择血压较高的一侧为测量手臂。
8.一般来说,大部分人的左上肢血压略低(左撇子正好相反),但双臂血压相差应不超过10mmHg,否则可能存在异常。
通常情况下,大家选择早上起床后1小时内测量血压,注意应在服用降压药物之前测量。如果想在晚上测量血压,那么建议在晚饭后、上床睡觉前进行。如果高度怀疑自己血压不稳,可以连续3天~7天测量血压予以鉴别。而对于血压相对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每个月至少要测1次。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家庭血压的平均值≥135/85mmHg时,可以确诊为高血压,或血压尚未控制;当诊室血压≥140/90mmHg,而家庭血压<135/85mmHg时,可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或“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当诊室血压<140/90mmHg,而家庭血压≥135/85mmHg时,可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或“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