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感觉疲劳也是一种病?4招帮你改善慢性疲劳

2020-06-29 08:52:17来源:微医
字号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不管什么时候,总是感觉疲倦、乏力,还总是忘这忘那,对事情提不起精神,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没有查出毛病……

一、疲劳也是一种病吗?

①运动、工作之后,感到的疲倦往往是生理性疲劳;如果你感觉到疲劳,在休息一段时间,或摄入食物后得到缓解,而且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比如跑步、爬山、游泳等运动结束后,身体感到疲惫,这种类型的疲劳不是病,而是生理性疲劳,不需要特别处理。

②病理性疲劳,治疗原发疾病是关键;如果你感到疲劳乏力,还伴有其他症状,同时能检查出器质性病变,也就是某个身体器官病了,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肌肉无力、疲劳、体重下降的症状;糖尿病患者也容易感到疲倦;这就是病理性疲劳,通常在治愈相关疾病后得到改善。

③真有一种病叫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一种疲劳的类型比较隐秘,虽然能感受到身体不适,但又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常常被我们忽略,它叫做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于1988年正式命名的一种疾病,是以慢性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肌痛、淋巴结痛、咽喉痛、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二、怎样才能判断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劳?

在排除其它疾病的基础上,疲劳持续6个月或者以上,并且至少具备以下症状中的4项,有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①短期记忆力减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②咽痛;③淋巴结痛;④肌肉酸痛;⑤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⑥新发头痛;⑦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⑧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小时身体不适。

如果以上症状你都符合,还有一种可能是得了懒癌晚期,或不想上班/上课综合征。

三、如何改善慢性疲劳?

①运动:身体动起来;因为运动可舒缓压力和减轻疲劳,使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得以松弛,消除局部疲劳。建议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能活动,如爬楼梯、散步或打扫卫生;平均每天运动1小时,如跑步、跳健身操等;

②消除工作或学习中的环境压力;重要且经常用的东西,放在伸手能触碰到的地方;每隔15分钟稍微动一动,隔30分钟做一次深呼吸,隔1小时,起来喝点水,上个厕所,活动下肌肉;盯着屏幕时,注意多眨眼睛,既可以滋润眼睛,还能缓解眼睛干涩疲劳;

③慢下来:身与心同时慢下来;现代人多习惯快节奏的生活,速食食物、快速交通等,其实,可以试着放慢节奏,比如,抽一个周末,早起为自己准备早餐;出门不乘坐交通工具,走走停停放空内心等。

④经常按摩头、足等部位;用梳子勤梳头皮,可以对整个头部的穴位起到按摩作用。晚上泡过脚之后,按摩足底可以帮助缓解疲劳,有助睡眠。

四、慢性疲劳的概念

1.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有的人经常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烦躁、易怒、腰酸、背痛、头晕、眼花、失眠、嗜睡、神经衰弱、全身乏力、神志恍惚、食欲不振,长期疲劳却查不出明确的原因,虽经常服用健脑安神、开胸顺气等药物,而全身倦怠的症状却始终得不到改善。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疲劳状态,应引起注意。

2.疲劳是一种病前状态和致病因素。越来越快的都市节奏使疲劳作为一种病前状态和致病因素,已经笼罩到越来越多的个人,结果将使个人和整座城市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3.疲劳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说到疲劳,相信几乎人人都曾有所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现象仿佛已司空见惯:背着沉重书包的学生们(包括小学生、中学生们),天天学校、家里两点一线,复习、考试,考试、复习,年复一年,月复一月,鼻梁上的镜片越来越厚,几乎个个都成为“特困生”;整日西装革履的外企员工,虽为“白领”一族,高薪水却也高节奏,时时加班,还得常常看老板的脸色,精神紧张,压力太大;网上飞虫整日在网上冲浪,长期沉浸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昼夜不分,支付的是身体这个本钱;公司经理们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没日没夜地应酬,日夜兼程地出差,劳心劳力,身心疲惫不堪;出租车司机长期超负荷运转,披星戴月,餐无定时,车疲人困;运动员训练过度,赛事紧张,体力消耗过大,真累;体质虚弱者精神不振,心慌虚汗,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一些积劳成疾者,拖着一个病身子,只有感慨人生的不幸了。疲劳的感觉真是太普遍了,不是吗?就连襁袍中的婴儿,也常常是哭着哭着便吮着手指睡着了。姥姥说:毛毛头哭累了。大家都知道,“累了”是口头语,“疲劳”是书面语,其实两者是一回事。可以很肯定地说,在现代社会里,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4.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可严重降低人类寿命。上海市的一项随机抽样调查显示,有59.6%的脑力工作者每天用脑时间长达10小时;40.2%的学生每天伏案学习至深夜,成为缺少睡眠的“特困生”;另外,28.4%的体力劳动者,其业余时间也花费在各种脑力活动上。调查表明,用脑过度已严重地危及到了人们的健康水平。据统计,1994年上海地区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各类职业人群平均提早死亡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死年龄段。可见用脑过度的后果是多么地严重!很多人在大脑疲倦初起之时,喜欢采用一些使大脑兴奋的措施来刺激自己,以便能够继续工作或学习,如大量地抽烟、喝浓茶、饮烈酒以及用凉水冲脑袋等等。西方人的办法也大同小异,如抽雪茄或香烟、饮咖啡或摄入其他具有兴奋作用的物质等。实际上,除非所用的方法和物质确实能够改善脑细胞的生理过程,促进脑细胞的疲劳修复,否则都是不合适甚至是危险的。因为如果人们常用兴奋大脑的方法强迫大脑继续工作,则会加重心理疲劳,加重脑细胞的损伤。

5.孩子的心理疲劳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因素。近来社会学家和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心理疲劳。有些孩子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对父母说:今天累死了!孩子们所说的“累”是指在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这种疲劳有些属于生理疲劳,但更多的则属于心理疲劳。孩子的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精神上的压力太大而导致的,是孩子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不仅在于会引起孩子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五、慢性疲劳综合征

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付慢性疲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多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其实,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才是消灭慢性疲劳的武器。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疲劳为主要症状,伴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肉无力、酸痛、关节痛、头痛、睡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的综合征。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不规则的生活、睡眠不足、过高的工作负荷或渐进性疲劳积累等密切关联,高发年龄在30~50岁,某些职业如科研人员、新闻从业人员、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发病率较高。由于慢性疲劳不能通过休息得到有效缓解,也尚未发现特效药物。这些方法包括药物、针灸、推拿、运动等。其中运动疗法得到了一致公认。

医学汇二维码
医学汇
中原名医推荐二维码
中原名医推荐

tags标签:

上一篇:闷湿的夏日,这类人群不可掉以轻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