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的,这类意外一定要当心!
为什么看到老人摔倒不建议马上扶?因为老人跌倒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 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流失会加速,导致老年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一次看似轻微的跌倒,就可能出现骨折、关节脱位等现象,需要专业医生的处置。 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还可能因为突发中风而跌倒,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不及时、正确地处理,可能有更严重的后果。 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眼部视力障碍疾病、肌力下降、平衡能力减弱或骨关节疾患等。
那要怎么办?
首要先要判断周围环境是否有危险状况(比如漏电),接着确认老人有无意识、呼吸,然后判断老人四肢是否能自主活动。
只有当老人表示没有明显的疼痛和异常之后,再尝试协助老人站立行走(千万要量力而行)。
通常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老人意识不清,交流障碍——120送医
需要检查老人呼吸和心跳情况。若尚平稳,可以尝试大声呼叫、或者疼痛刺激,同时应协助老人把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若呼吸和心跳停止,应将其缓缓放置仰卧位,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急救。心跳恢复后,可酌情把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进行上述操作的同时,应与120急救中心联系,正确描述呼救地址、老人的症状和伤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确认联系电话并保持通畅,尽快送院抢救。
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了骨折,疼痛部位可能会出现肿胀、异常弯曲、无法移动或受力、甚至麻木等。
这时,要避免移动伤者或伤肢,及时拨打120。骨折的处理需要专业急救人员对伤肢加以固定与承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使伤员在运送中因搬运、颠簸而导致骨折移位或者骨折断端刺伤血管、神经。在没有专业人员的情况下,不建议贸然动手。
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如果有出血,可以在肢体的远端用毛巾压迫止血或绳索捆扎止血,局部肿胀部位可以采用冰敷,减少肿胀,等待救援人员。
老人能自主或在家人辅助下再次站立,正常或跛腿步行——可以先观察,但建议一周内及时就医排查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老人可能不会及时就医,如果只是轻微软组织损伤,经过一段时间在家休养,就能自己康复痊愈。
但也有部分老人,没有及时就医,导致骨折漏诊,留下后遗症或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在家怎么观察、康复?
如果老人尚能自如活动,且检查身体各处后没有发现明显的肿胀、畸形,也可以先在家观察、康复。
能不能下地?
建议老人受伤初期以休息为主,避免下地活动。等疼痛、肿胀消退后再尝试活动。具体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可以就各人的具体情况咨询医生。
用不用冷敷?
在刚摔伤的48小时内或肿胀缓解之前,建议冷敷,以减轻软组织出血和肿胀,帮助老人早日康复。建议每2-3小时一次,每次15-20分钟。注意不要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
要不要抬高患肢? 对于膝盖及以下扭伤,建议把患肢抬高,到高于心脏的水平,这样可以减轻肢体肿胀。 但如果是大腿根部受伤,在没有排除骨折前,应当尽量平卧,不建议抬高患肢。如果出现臀部或腹股沟区疼痛、无法行走、持续肿胀、瘀斑等,应考虑髋部骨折,请及时120送医。
要不要用止痛药?
如果有轻微疼痛,影响到了老人的精神状态,可以局部涂抹扶他林乳剂。通常每次挤出约1-2厘米长条药膏,轻轻揉搓药物渗透皮肤,一日2-3次。但如果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进一步加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出现下面这些情况,还是要及时去医院 1、休息后一周内,损伤关节疼痛未能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2、跌倒后一开始疼痛不明显,可以行走,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大腿根部疼痛; 3、腰背部疼痛加剧,逐渐出现驼背表现; 4、出现手足肢体麻木,甚至四肢无力; 5、反复多次发生跌倒,要警惕脑血管或认知相关疾病。
怎么预防再次跌倒?
可以根据老人的情况定制锻炼计划,提高老人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行动不便、体力明显下降的老人,活动时要有人陪伴、搀扶,以防晕厥跌倒。
如果老人多次跌倒,可能需要排除其他健康问题
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梗塞等等,都可以导致一过性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跌倒情况。另外,视力或者听力障碍、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等,也容易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
尽量消除家中或日常活动中的环境危险,可以把常用物品应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固定家具摆设的位置,不要经常变动;有障碍物的地方要及时清除,以利于通行;保持地面干净、干燥,尤其是浴室及洗手间,可铺设防滑地板;马桶旁也可以设置扶手方便老人站立。
外出行走时不宜穿拖鞋,应穿防滑的胶底鞋;可以帮老人准备好穿的鞋子放在门口;避免在雨雪天气外出,如果必须外出,最好有专人陪伴;避免到人多拥挤和湿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