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失灵、绕路、失温?遇难地调人员更多细节曝光,身体失温发生时怎么办?

2021-11-24 10:06:08来源:
字号  

11月22日上午,经过千余人连续多日紧张搜救,在云南哀牢山失联的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被找到,但均已无生命体征,不幸遇难。

云南哀牢山4名失联人员已找到均不幸遇难。

哀牢山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救援人员:“500米距离用时两小时”

根据公开资料,哀牢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海拔3100多米,范围涉及楚雄州的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县、镇沅县,玉溪市的新平县,仅在普洱市镇沅县的面积就达到13.5万亩。该地区山势陡峭、地理环境复杂。
在接到报告后,普洱市、玉溪市两地成立救援指挥部,投入公安、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山地救援队、本地村民等救援力量,同时,利用卫星电话、无人机、直升机、搜救犬等进行搜救。

参与救援的云南省山地救援队的赵雷(化名)说,哀牢山地势复杂多变,前几天曾下雨,山里有雾,加之信号总是断断续续,导致很难辨认方向。“我们脚下的刺竹太密,500米的距离甚至得用时两小时。”

赵雷说,除了地势复杂外,他们还需警惕野生动物袭击。还有搜救人员表示,曾听到熊的叫声,一些坡度较大的地方,搜救人员需要“蹭着、滑着往下走”,而河道、峡谷、瀑布等危险、陡峭地带,则需要专业的山地人员使用绳索等设备搜寻。

救援人员讲述更多物资携带细节

据了解,这4名人员此次进山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所携带的补给包括:水和食物方面,2包蛋黄派、4个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装备方面,携带有RTK(实时差分定位)设备、森林罗盘、工兵铲、铁锹等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RTK设备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定位仪器,只要打开,就能通过卫星将实时数据传送至后方指挥中心,后方指挥中心也能够通过相关数据准确定位出设备所在的位置,差别属于“厘米级”的。然而,据搜救人员介绍说,这4台RTK设备被携带进山后,并没有被打开过。

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

此外,在山下等候的驾驶员何映颖担心他们晚上下不了山,从备用油桶里给他们倒了1矿泉水瓶汽油,供生火取暖、防野兽、稀释油漆用。

11月22日,搜救突击队在失联人员被发现位置找到的背包。来源:云南消防救援总队

4名人员中,张瑜背了1个装吃的和作业工具的迷彩大包,张金榜背了1个盛有罗盘、平板的灰色蓝色双肩包。穿的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据悉,4名地质调查人员此次进入哀牢山,是执行森林蓄积量调查的任务。原计划13日进山,并已跟司机约好14日下午4点下山。

未遭野兽侵害,死因或为罗盘失灵致失温

在现场的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员描述,根据目测,4名遇难者衣冠较为完整,也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另据澎湃新闻报道,现场搜救人员称,地质人员接到的任务很简单,疑似罗盘失灵、绕路造成补给物资不够,并导致失温。

岳麓蓝天救援队队员谭章称:实际上他们的任务是很简单的一个任务,就是他们4个人走在山上面,在某一位置打个点,而后下山。但因为山顶上面有雨有雾,他们在找样点时,机械罗盘出现了故障,因此他们的行动范围就围着窝棚在绕圆圈,一直没有去到样点。此外,山上面没有手机信号,队员们也未曾携带卫星电话,所以无法与外界通联。

据搜救队分析,在绕路过程中,哀牢山地势险要,气温骤降,补给物资不足,或导致4人失温致死。谭章说,他们几个人是轻装,沿着河流走,离样点的位置直线距离有2.6公里,走过去也要两三天的时间。

那么什么是失温?人在户外遭遇失温后又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身体失温?

失温症又称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时的现象。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

失温症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第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另外一个原因是处于任何一种抑制体内产热机制或增加失温速度的情况下。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身体失温?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人体在调节体温时会动用身体储存的能量,但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结果导致失温或异常低体温。

体温过低会影响大脑的思考,造成不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由于人们可能意识不到失温正在发生,并且不及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这使得失温更加危险。

通常失温在极寒冷天气下发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湿的环境下被冷水浸透,失温也可能在4~5℃的天气发生。

身体失温的脆弱人群有哪些?

身体失温的脆弱人群包括:

没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设备的老人;

睡在室内低温环境下的婴儿;

长时间停留室外的人群;

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

饮酒后的人。

失温后人体会出现哪些症状?

失温症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期。

第一期(轻度失温):体温降至32℃~35℃。

在这一阶段,人体会颤抖、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远端肢体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呼吸快而浅;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它是尝试使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隔热层。失温者可能感觉疲劳和腹部疼痛、视力困难,有反常的尿多。

有时候失温者反而有温暖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是失温症将要发展到第二期的信号。一种测试病情向第二期发展程度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触,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阶段。

第二期(中度失温):体温降至28℃~32℃。

肌肉不协调更明显,人的行动更迟缓、困难,伴有步伐不稳、方向感混乱。浅层皮肤血管继续收缩,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温度。失温者面色苍白,唇、耳、手指和脚趾的颜色可能变蓝。出现反常脱衣现象,这是身体自身调节机制失衡,原来始终收缩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短暂“热起来”的错觉。

第三期(重度失温):体温降至大约28℃以下。

肌肉颤抖通常已停止。说话困难,思维迟钝。暴露的皮肤变蓝、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不能行走,甚至昏迷。脉搏和呼吸显著减慢,可能发生心率过快或心房纤维性颤动,最终导致心肺衰竭。

身体失温发生时怎么办?

如果发现成人出现寒战、虚脱;摸索手;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睡意。婴幼儿出现皮肤鲜红色、发冷等信号中的任何一个,请及时测体温,若体温低于35℃,立即就医。

当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治时,请按以下方法升高体温:

使其进入温暖的房间或住所;

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

采取相关措施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

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

情况缓解后,需尽快就医。

如何避免失温?

提前熟悉当地天气情况,根据天气状况做好合适的衣物准备;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

寒冷天气下的户外活动,保持身体干燥,若被打湿,赶紧换上干衣服;

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注意衣物的增减。很多人在徒步的时候喜欢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着凉,结果没走多远,浑身上下被汗水打湿,很容易失温;
携带足够的高热量食物;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也是非常有用的预防失温的方法;

一旦遭遇失温,需要及时到急诊科或烧伤科紧急处理治疗。

医学汇二维码
医学汇
中原名医推荐二维码
中原名医推荐

tags标签:

上一篇:蒙头贪睡,添病减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