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秋凉伤了身,这三个部位冻不得!
长命百岁,是对老人的一种美好祝愿。那么,如何养生?如何预防身体疾病?如何保持健康的体魄?成为我们最关注的话题。
寒病起,三个部位不能冻
不少人觉得,这是难得的清爽季节,中午时分气温仍然挺高,所以依然穿着凉鞋、短袖短裤或者裙装,感受秋风拂面的感觉!虽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不过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王雪梅提醒,身体有三个部位不能“秋冻”。
首先是头部,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头颈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第二个是腹部,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疼,经期女性受寒容易痛经等。
第三个就是脚,“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如果脚部受寒,则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将出现不足,脏器功能继而受损。
秋凉来,该暖还得暖
对于秋凉,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保暖。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偏头痛人群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最好戴着帽子和围巾。
而对于腹部的保暖,漏肚脐的衣服,再美也不建议再穿了,低腰裤也尽量避免。对于老人和孩子,或者有胃病、宫寒的女性来说,不妨贴身穿一件背心,出门的时候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马甲,护住腰腹部。每晚睡前还可以将双手搓热,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36次,揉脏腑则气血经络皆动,脏调腑通诸病消。
脚部的保暖也很重要,王雪梅建议大家要经常热水泡脚,可暖全身,防止痛经等寒病的发生。手脚冰凉及体弱的人,不妨晚上穿双薄袜子入睡。
秋季该如何养生?
起居上,从立秋后应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秋季是昼长夜短,天气又凉爽,年轻人常喜贪睡,睡多了会使精神萎靡,早睡早起会让人情绪饱满地去工作生活。
饮食上,夏天是苦夏有那种潮湿、闷热也让人没味口,入秋以后,人的胃口渐开,想吃一点油腻食物,立秋后有“贴秋膘”的习俗,目的就是要增加皮下脂肪的含量,为冬天御寒做准备。秋季以酸味、甜味为主。我们一年四季都应该吃甜,在入秋以后,应该有意识地减少咸和辛辣的口味,适当增加酸味,酸性收敛,收敛人体阳气不外泄,又可生津止渴平衡秋天的干燥之气。
运动上,要注意把夏日散发在外的能量收回。所以秋日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例如太极拳、慢跑、登山等。
养生小方法
按揉迎香穴法:夏秋交替之时,天气多变,易受凉感冒或诱发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疾病,应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受凉,如果出现闻不到味道、鼻塞等,可以按揉鼻翼两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就是迎香穴以疏通鼻周经络。方法: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连做8次左右即可。
压揉承浆穴法:秋季干燥易出现口干口渴、咽干等不适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可适当压揉在下唇凹陷处承浆穴,口腔内会涌出津液。用力压揉此处10余次,口渴感即可消失。不仅预防秋燥, 还延缓衰老使面色红润。
参麦双花秋季饮:秋季空气多干燥,应以养肺为重,故秋季可适当饮用参麦双花秋季饮以滋阴润肺,益气养阴。每次可取适量太子参、麦冬、菊花、金银花、百合、沙参、枸杞泡水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