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洗澡时的一个错,让体内湿气越来越重,还会加重皮炎湿疹,赶快改正
沐浴——一个在国人眼里有着“神圣”意义的词汇。其中,搓澡这一步更是给无数北方的朋友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快乐。不过,您可能不知道,在快乐之余,却还隐藏着这样的危险因素。
用力搓澡,湿气加重
很多人洗澡时,喜欢用澡巾用力地搓,搓到身体出现“泥”,才会感觉洗干净了。其实,这个观念早该被推翻啦!
要知道,我们平时搓澡搓出的“泥”,其实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其一,是人体每天新陈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以及身体分泌的油脂等。一般来说,人体的皮脂腺每周分泌的油脂有150~250克左右。它们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不但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损害,还能防止体内营养物质尤其是水分的丧失。
其二,则是一定量的外源性污垢,包括体表微生物、环境污物、各类化妆品或外用药物的残留,以颗粒状沉积在皮肤的表面。由于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每天都在进行,外源性的污垢我们也没办法完全阻隔,因此,经常搓澡的人每天仍能搓出皴来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需要每日进行高效的皮肤清洁。因为,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自我防御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高频地清洁,由于皮脂腺来不及分泌足够的油脂时,皮肤就会出现干燥、起皮、皲裂的症状,甚至会降低皮肤抵抗力以及诱发或加重皮肤病。尤其是在夏季,当我们过度用力清洁皮肤污垢时,很有可能会破坏皮肤角质层,使自然界中的湿气有机可乘。
总之,搓澡讲究个适可而止,如果一定要搓澡,不要天天搓,一周最多2次就好,也不要太用力,以皮肤不发红、不疼为宜。
搓澡工具有讲究
虽说过度搓澡不利于健康,但是对于很多喜欢搓澡的朋友来说,洗澡时不搓一搓总觉得少点什么。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别着急,给您出一招——丢掉搓澡巾,用毛巾!
平时,可将沐浴露涂抹身体,停留3~5分钟后再用水冲掉,这时角质层已经软化,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洗就能把“泥儿”搓下来。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建议用搓澡巾呢?原因如下:
搓澡巾、沐浴海绵上的污染物,可能是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如我们平时常见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猴子”),就可能与共用搓澡巾有关。此外,使用粗糙的搓澡巾搓澡,还会增加扁平疣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接种传播风险。
对于湿疹患者来说,澡巾搓澡还可能加重湿疹发作,不利于病情控制。而皮肤敏感的人搓澡可能引发皮炎,加重敏感。
简单来说,搓澡可以,但要避免粗糙的搓澡巾对皮肤进行机械性摩擦,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给病菌可乘之机。如果需要去角质,建议尽量用温和的化学性去角质产品,避免物理摩擦和机械性去角质的方法。
洗澡,这几个禁忌你知道吗?
洗澡虽好,但并非时时皆宜。尤其是下列时刻:
满身大汗时。运动后、满身大汗时不要立即洗澡。要在心率恢复到平静状态后再洗澡,而且要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并经过充分的休息后再去洗澡,以免虚脱。
喝酒后。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饱餐后。饱餐后洗澡,全身皮肤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劳动后。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昏厥。
发烧时。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十分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血压低时。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发生虚脱。
饥饿时。饥饿时洗澡,可能会因为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多汗、体力不支的情况
总结提醒:出汗多的季节,每天洗一次澡即可,最多也不要超过两次。而为了保护皮肤油脂膜和有益菌群的完整,水温不宜太高,应与体温接近,一般以35~40℃的温水为宜,但最好也不要洗冷水澡。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内,老人、小孩及心血管患者最多不超过20分钟。时间过长,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心跳和血压上升,导致心脏负担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