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痴”陈国勇:我不是金子 是锥子
2014年12月31日,早上6点,陈国勇进入手术室;
2015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5点,陈国勇走出手术室。
原定四台手术,又有一位重肝患者急救。出与进,二十三个小时,不眠不休,五台手术。
“围堵”陈国勇的这两天,毫无巧合地,见证了他无数日夜奋战的一个缩影。
早上9点,陈国勇在ICU病房,查看凌晨时分刚刚做过肝切手术的患者,而一天一夜未眠的他,依然精神抖擞,但仔细看他的眼睛,红血丝充斥其中,嘴唇干裂。
陈国勇的“办公室”
采访是在他吃住一屋的“办公室”里进行的,这里不大,房角摆着一张小床,手术多的时候,他常常回不了家,夜晚就睡在这里。书很多,床上、书桌上、茶几上,满满的摞着。床下码着很多布鞋,查了查,9双,他说,布鞋以惊人的速度烂着,而这些布鞋则是母亲、妻子、朋友及患者送的……今天,他穿了一双软底布鞋,光脚没有穿袜子,当被问询时,他才恍然发觉。
陈国勇床下的9双布鞋
大眼睛,白净,羞腼,初次见面,陈国勇给人一种柔柔的感觉,说话慢声细语,亲和而没有陌生感,但是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个与死神对抗的男人,骨子里蕴含着惊人的勇气和魄力,同事形容他为“医痴”,而他形容自己则是一个很“犟”的人。
医学汇:觉得你柔柔的,你的性格是这样的吗?
陈国勇:我私下是这样,和病人、同事、朋友及家人就是比较随意啦,但是手术时不一样。
为人的柔和气质
医学汇:怎么不一样,反差很大吗?
陈国勇:双面性格吧!在手术室的我,肯定是与之截然不同的状态。首先要果断、雷厉风行,千钧一发时,哪里允许我优柔寡断;手术中还要细致,比如做肝切手术,不能一切、一扎了事,而要达到解剖式的精准肝切,详细地分解出肿瘤位于肝脏的第几段,由哪些血管供应,并将这些血管供应的肝脏全部切除。
医学汇:为什么会选择肝移植?
陈国勇眼睛里带着兴奋:业内有句行话说,“一个医院的发展看外科,外科看移植,移植看肝脏。”它很有挑战性,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要求技术高,心理承受能力强。大家都觉得特别难,不喜欢,但是我喜欢,这才是真正的大手笔,大气魄。
医学汇:你多次提及“挑战”,也做了很多“首例”手术,最初不怕失败吗?
陈国勇:培养一个肝脏外科专家很难,但是对我来说,肝脏手术非常成熟,无论是思路、技术、熟练程度,乃至手感,都有足够的把握成功,因此,敢于尝试。其实,面对特别危重的病人,要运用一项新技术,也要顶着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不冒险,病人连生的希望都没有了,因此,我不愿考虑可能会承担的后果,只想着救人就对了。
技术的强势魅力
他经常琢磨各种病症的创新疗法,常与知名专家讨论更为优质的治疗方案;他骨子里又有一种勇士情结,也许不止他能够想到解决的办法,但是敢于尝试的人,却是微乎其微。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
一个月前,陈国勇完成了河南省内首例ALPPS(分肝切除术),而这项手术,在全国完成量也不足10例,更令人惊讶的是,陈国勇的此项手术,其实是ALPPS的创新版,较之标准意义上的ALPPS疗效更为优质,成功地挽救了一位被认定“活不过两个月”的女患者。
陈国勇拥有着技术的强势魅力与为人的柔和气质,不了解他的人甚至会产生幻觉,这是同一个人吗?而陈国勇则笑着说,自己其实是个死磕的人,很“犟”,但是试问,每一位成功者身上,没有一种“死磕”的气质呢?
医学汇:很多人说你有罕见的才华,你怎么看?
陈国勇:这个夸张了,其实没有谁比谁更加聪明,还是个人努力吧,我会付出很多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书桌、茶几、床都是书本的天下
医学汇:最初,你知道你会成功吗?
陈国勇:关于病人的手术,我认为我是成功的,因为我的大多数病人存活的很好;对我个人来讲,如果现在努力的结果算是成功的话,我知道我会成功,一位外科医生付出全力的成功。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把每一次手术当成一件艺术品,遇到难题,倔气当头,死磕到底。人们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而我不是金子,只是把锥子,努力钻进去,深究知识。
郑州人民医院肝脏外科中心
21世纪初,中国器官移植飞速发展,陈国勇主动请缨,要求外出学习肝移植技术,先后去日本、韩国国家学习。2009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正式成立,陈国勇出任科主任。
医学汇:是这几天很忙,还是一直都是这个状态?
陈国勇:从09年当上科主任开始,除了过年时休息一两天,就基本没有休息过。
陈国勇突然低下了头,有丝沉默,问他时,他才感慨说,没有想到这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而记者随即在本子上算了算,1825个日日夜夜,3千多例疑难肝胆腹部外科手术、肝脏移植手术、胰肾联合移植及小肠移植等大型手术,也沉默了……
陈国勇敬畏生命 即使累 也要精益求精
医学汇:累吗?
陈国勇:累,我不是铁人,也不是战神,大家体质都一样,曾经也有过凌晨四点钟,心力突然不舒服,就像被关在牢笼之中,也想把手术停下来休息,翻身睡去。但是手术对我来说也许有很多,而对我的病人及其家属来说,这项手术是他们的全部希望,因此必须马上调整过来,而且病不论大小,手术不论难易,不讲轻重缓急,都要精益求精,这样我会没有任何遗憾,心里才会踏实、问心无愧,像完成了一件艺术品一样,那种兴奋感会抵消疲累。
科室讨论病历
医学汇:最近医生过劳事件频发,你关注了吗?
陈国勇:听说了,我每天像他们一样,我也害怕,最长手术连续做了36个小时,我不知道人类极限有多少,但是现在我还活着。
他笑着,不知道这其中是否夹杂着苦涩的味道,但肯定的是,这其中饱含着欣慰与骄傲。
医学汇:家人有抱怨吗?
陈国勇:开始时抱怨,老婆说:“你又不是超人,移植是高风险行业,又很累,心力交瘁,最后弄一身病回来,还得丢给我。”现在已经不抱怨了,很支持我的工作,认为能救一个是一个,真的很感谢她,操持着家里的大事小事。
即使再忙,每次查房,陈国勇也总会和孩子唠两句
医学汇:什么理由让你这么拼?
陈国勇羞腼地说:理由很多。抛去科主任身上的职责,喜爱这份职业的心理等等,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看不得患者饱受病痛的模样,我不是超人,但是我希望自己像超人一样,拯救生命,希望来我这儿就诊的患者,能够健康的回家,高兴的回家,这是我的愿望,他们高兴,我就高兴。
但是话锋一转,他又一脸严肃地说,每个人拥有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怕死,怕得病,而医生在治疗时,千万、绝对要警惕错误,对病人来说,细小的“失误”也许就是致命的打击。
医学汇:肝移植手术风险高,有没有遇到过家属不理解、不信任的情况?
陈国勇:全心全意的付出,就会获得他们的信任。我提倡可视化手术,允许家属观看手术流程,其实肝外科手术大多风险极高,手术中稍有意外,或是手忙脚乱,就足以让患者家属误解,但是我不怕,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与人品值得他们信赖。
陈国勇是诚恳而有实力的,全力付出,因而他的言行与作为的诸多细节足以征服他人,他说的最多的不是“病人”,而是“我的病人”,而陈国勇的同事们对患者说的最多的是:“来到这儿不要担心,所有的事,陈院长都会替你操心。”
每年,陈国勇都会与康复病友相约跑马拉松
医学汇:你治疗后的危重患者,现在情况怎么样?
陈国勇:很多患者通过治疗痊愈,目前存活的很好,我们还约定每年参加马拉松比赛呢。
曾经有位重症患者,被诸多医生判了“死刑”,已经做好死亡准备的他,遇到了陈国勇,他重获生命。他写下《我的忌辰》,讲述自己和医生一起,与死神对抗的心路,这篇文章至今保存在陈国勇的手机里,他说,病人这些对未来死亡的自己所说的话语,也许是对人生的另一种诠释与体悟。
采访即将结束,陈国勇担忧地对我说,很多患者找到他时,病情严重,且已经做过多次手术,但第一次手术尤为重要,第一次做好了,后期复发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减小,希望患者切勿轻视肝病的早期指正及治疗。
连续两天“围堵”陈国勇,他的忙碌,对医学的痴迷,让人不忍打扰,但是这次极为真诚的交流,值得呈现给大家。陈国勇很喜欢笑,有时笑得绵绵的,有时则笑得很爽朗。传言中技术的强势魅力与人品的柔和气质,一点不假。而那九双布鞋及他的光脚带给我们的震撼是空前的;他乐呵呵的状态,引发了记者沉静;他几乎毫无保留的坦诚,让我们理解了病人缘何给予他如此多的信任与依赖。他对病人的付出与呵护,也许正是这个“医痴”男人最大的魅力源泉。
“医学汇”原创作品,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