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慢病增进健康

2016-07-19 09:35:11来源:中原网
字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疾病谱和死因谱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传统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占主要位置的趋势,这些疾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膳食结构的不合理、与营养有关的超重肥胖、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不断上升为公共问题,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肩负着“大众健康守护神”的医护人员,在国家新的医疗方向、新的医疗环境与政策下,不仅是患者疾病的救治者,还要担当一名健康理念的倡导者与传播者。

  究竟什么是慢性病呢?

  慢性病的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即“生活方式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组发病潜伏期长,一旦得病很难治愈的疾病,有些甚至需终身服药,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就是人们长期紧张疲劳,不良生活习惯,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累积而发生的。

  这些慢性病都有哪些特征呢?

  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临床并发症发病率较高、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病情迁延持久,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慢性病病因及其病情复杂,具有个体化的特点;诊断治疗的费用较高,对卫生服务利用的需求高。具有这些特征的慢性病,经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实,50%以上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慢性病的发展状况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国慢性病出现“井喷”状态。其实,对于生活方式疾病,真正的危害不是来自疾病本身,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认识不足,不懂得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脑子里还没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这才是今后生活方式疾病对人类真正的威胁所在。“生活方式疾病”很可怕,因为它已经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慢性病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的生活方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首先,膳食不合理,三餐不规律,营养不均衡。目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正向不健康的方式转化,高热量饮食的摄入远远超过膳食纤维量,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加剧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病的病变。如果这个趋势不改变,未来10年我国要新增1.5亿肥胖人口,而且一旦发展成为慢性病,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是非常沉重的负担。目前还同时存在,有些人不喜欢吃早餐,其实,一日之计在于晨,三餐之重是早餐。我们经过一晚的休息,机体的营养已经消耗殆尽,所以早上起床后急需进补营养。早上营养的缺失是午餐和晚餐所无法弥补的。与早餐相反,现在人们的晚餐过于丰盛,尤其是年轻人,餐桌上酒肉不离,甚至多于睡前进食,导致超重,正是这种不规律、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恰恰加重了慢病的蔓延速度。其次,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开私家车上下班、坐电脑前完成一天的工作、出门后便利的电梯工具……这曾是许多人追求的幸福生活,而如今我们享受到了,“生活方式疾病”却已经开始缠身了。第三,烟酒不离口,顽固的个人习惯往往使人身不由己。“饭后一支烟、快活赛神仙”、“朋友之间不喝酒,一点感情都没有”、“弟兄之间不喝酒,一点亲情也没有”等等成了人们割不断坏习惯的“高谈阔论”!希望大家不要作“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唯有以顽强毅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走向健康。最后,紧张太过度,心态不平和。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科学地进行调节,不妨听听舒缓音乐,找好朋友倾诉,转移注意力,当然也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来解除心理困惑。

  面对日趋严重的慢性病,国家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曾经在召开的“糖尿病国际论坛”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未来30年将是中国慢性病井喷的年代。”用“井喷”二字敲响了我国慢性病防治的警钟。所以,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而言,预防慢性病比治疗慢性病更具有长远意义。

  慢性病的防控主要是围绕四大基石来进行:四大基石是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来的,当时“健康生活方式”一词被第一次提出,也就是所谓的四大基石。这么重要的四大基石,又有多少人知晓呢?到底什么是四大基石呢?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及心理平衡。研究表明,如若能做到这16个字,能使各种慢性病的患者减少:脑卒中减少75%,高血压减少55%,

  糖尿病减少50%,癌症减少33%。

  合理膳食其实就是两句话:“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一份牛奶,对牛奶不耐受者,可用低乳糖奶、酸奶或豆浆来代替。二:是二百五十克碳水化合物。三:是指三份高蛋白:可从肉类、蛋类和豆类中获取。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指每日50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红:是红色的蔬菜和红葡萄酒。黄:是黄色的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老玉米、南瓜。绿:既指绿色蔬菜,也包括绿茶,其中绿茶可抗氧自由基,减少老年化。白:燕麦,可以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黑:是黑木耳等黑色食品,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与血胆固醇含量,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适量运动,争取做到“三、五、七”。三:每天步行三公里,三十分钟以上。五:每星期最少运动五次。七:适量运动,即运动的强度定性后,心率+年龄=170左右为宜,相当于一般人中等强度的运动,提倡打太极拳。

  戒烟限酒,一句话概括“五一五”。烟不吸,最多5支/天;酒少喝,最多15克/天。

  心理平衡,力争做到“三个三”。三个快乐:一切助人为乐、事事知足常乐、常常自得其乐。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三个既要:既要尽心尽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品味人生;既要在事业上有颗进取心,又要在生活中有颗平常心;既要精益求精于本职工作,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

  饮食与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往往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来体现,并不是说一餐饭吃的健康,一天锻炼得充分,就能起到多大作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人们持之以恒。虽然现在有很多人意识到了健康问题,但是人们却不能很好地执行。不是只有花钱找专门的时间、专门的地点去健身才是锻炼身体,生活中只要稍稍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就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楼层低,可以放弃坐电梯而爬楼梯;上班路程不远,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在家中,可以适当多做些家务。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要从小培养: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拒绝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及垃圾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盐少油,戒烟控酒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习惯: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人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这样才有可能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最后,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预防慢性发病的第一道关,“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理所当然是大家的座右键,因为健康是“1”,其余都是“0”。健康如此头等大事要从自身做起,因为健康之门的钥匙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来源:郑州市骨科医院 疾病预防控制科


医学汇二维码
医学汇
中原名医推荐二维码
中原名医推荐

tags标签:

上一篇: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珍爱生命 远离香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