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全国范围内建肿瘤登记管理制度
环境污染加剧
肿瘤学家们的共识是: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食品安全问题与现代社会生活造成的精神压力是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成为备受关注的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不排除在某些严重污染地区例如环淮河地区的“贡献率”大大提高。
环保部2013年印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其中明确表示,因受有毒化学品污染,个别地区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这被认为是承认存在“癌症村”现象的首次官方表态。
我国的肺癌稳居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因此当“十面霾伏”时,人们会将污浊的空气与肺癌等疾病联系起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表示,国际癌症中心研究署(IARC)已证实空气污染与肺癌的关系很大。记者走访了大量肿瘤防治专家、临床医生,他们认为,我国肺癌发病率还会上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说,空气中的PM2.5问题,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照目前这种环境污染的态势,中国的下一代将迎来癌症发病高峰”。
家底不清,方向不明
“每年估计新发病人300多万,但是到底是多少,我们并不知道。”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说,因为在很多基层和贫困地区连癌症诊断都成问题,我国癌症谱不同地区也不一样,高发病种也不一样。
我国肿瘤防治当前的“糊涂账”让所有肿瘤防治人员苦恼。多位肿瘤防治专家疾呼,我国癌症综合防控“家底不清”,缺乏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防控癌症,我们缺乏最基础的数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说。基础数据的不健全,不仅使一些相关的科学研究难以开展,甚至会影响国家有关癌症防治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
“就像打仗,如果不派出侦察兵,都不知道敌人在哪儿,你打哪儿呢。”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说,美国的登记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存率、死亡率都有详细的跟踪情况和数据库管理。
缺乏统一规划,诊疗不规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癌症患者大量出现,各地肿瘤医院目前大多门诊量、住院量突飞猛进,但癌症预防工作却相当薄弱,人才队伍流失严重。负责全国肿瘤防控的国家癌症中心已经中编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成立,但6年来,内设机构一直在筹建中,而且没有地方对应的机构支撑。
“癌症的防控是综合性工作,必须很多部门合作,我国缺乏能够协调财政、卫生、环保、科技、民政等部门的统一癌症防控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明荣、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研究员代敏等专家还有一个担心,就要开始编制“十三五”规划了,在癌症防治方面,如何总结过去的工作,如何编制规划都悬而未决,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规划。这都将耽误未来癌症防控工作的实际开展。
“全国到底有多少能够治疗肿瘤的医疗机构,多少肿瘤科的床位,没人完全说得清楚。”代敏说,肿瘤诊治机构、防癌体检机构均没有准入,谁都可以治疗肿瘤。技术没有准入,治疗标准各不相同。“现在治疗还是很混乱,指南也有,但是如果不按照这个指南走,也没有人受到约束。”陈万青说。
责任编辑: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