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新“食”尚!
围桌共食
是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但在你来我往寒暄热闹间给了各种细菌、病毒传播的机会目前已经有很多城市兴起“文明用餐,使用公筷”活动疫情当下,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我们更要坚决打好“舌尖上的防护战”让安全、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个家庭、每位居民
小公筷,大文明
《礼记.曲礼》中记载:“羹之有菜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中国人喜欢使用方头圆身的筷子,使用公筷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
“一菜一筷,一汤一勺”。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单位食堂、酒店餐厅,使用公筷既干净卫生,又防止疾病传染,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用公筷为他人夹菜,更是对他人的尊重。
小公筷,大安全
♥ 防范病从口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等病菌通过唾液传播感染,降低胃病、胃癌、甲肝、戊肝等疾病发生概率。
♥ 促进孩子习惯养成,创新舌尖上的家教。倡导“长者先动筷、夹菜用公筷”,让孩子从小懂得长幼有序,学会尊重他人,懂得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和细节做起。
♥ 方便热情待客,表达舌尖上的礼仪。(聚餐当然是等疫情结束之后哈,再等等就好♥)为自己和他人筑起一道健康的屏障,让就餐者没有戒备地互相敬菜,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便于剩菜打包,减少舌尖上的浪费。使用公筷可以放心打包,使光盘行动落到实处,减少食物浪费,倡导节俭惜福。
有关公筷的历史
你了解吗?
你可知道
分餐制、公筷公勺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公筷公勺第一人——宋高宗
说起使用公筷公勺宋高宗可是历史第一人据(明)田汝成
在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中记载:
“高宗在德寿宫,每进膳,必置匙筯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筯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尝问其故,对曰:‘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
“不欲以残食与官人食属也”这句话,文雅一点说就是:不想用吃过的食物给别人吃再直白点就是:不想把沾有口水的食物给别人吃
分餐,古已有之
讲完公筷
我们再来说说“分餐”
分餐的历史要比公筷还要久远
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周礼》有载:
“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在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餐具也有分餐的餐盘,叫做案
而到了隋唐时期《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韩熙载与其他几个贵族弟子每人面前都有一套餐具和一份馔品互不混杂,界限分明也正是分餐制的体现
可以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分餐制的国家
也是分餐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饮食文化中
“席地而坐,分案而食”
的分餐制进食方式
是我们餐桌仪式中的主要仪式
将“分餐制”形成制度推广
4月12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
将“分餐制”形成制度推广
并提出了
“分餐位上”
“分餐公勺”
“分餐自取”
三种模式
正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