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应该如何减肥 专业答疑让你正确健康减肥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身心健康的疾病。那么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应该如何减肥呢?
问:得了糖尿病首先应该是降血糖,怎么突然量起腰围来了?
答:腰围主要是反应肥胖的程度,尤其是腹型肥胖,是一种疾病的状态。
问:肥胖和糖尿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中,80%都是肥胖患者,这说明糖尿病和肥胖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肥胖是产生糖尿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要量腰围。用一把尺子直接用尺寸卡住,更具体地告诉大家,到了什么位置需要提高警惕,预防糖尿病应该从现在开始做起。
问:健康、肥胖、糖尿病这三者的关系,用营养学的角度看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
答:肥胖是导致疾病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把健康、肥胖、糖尿病比作我们生活中的红绿灯。那么,健康是绿灯,肥胖是黄灯,糖尿病是红灯。这意味着当你肥胖的时候,你的健康已经敲起警钟,如果你没有节制的话,可能就走向红灯了。肥胖是疾病的一个交叉点,也是疾病的一个根源,必须引起注意。
问:如果一个人处于肥胖阶段,但还没有得糖尿病,需要减肥吗?
答:如果已经肥胖但还没有出现血糖高的状态,减肥的话,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假如肥胖已经导致了一些并发症,像糖尿病、血压高、脂肪肝等情况,就要积极地治疗肥胖,对防治这些疾病有非常大的好处。
问:糖尿病的哪些危害是肥胖带来的?
答:糖尿病分成两种类型――瘦型和胖型,其中胖型占绝大多数,胖型糖尿病最初就是由肥胖引起而出现的代谢紊乱。比如糖代谢紊乱出现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出现血脂异常,或者高血压、嘌呤代谢紊乱出现痛风等,所以肥胖是产生这些疾病的共同土壤。
现在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病,据了解,肥胖导致死亡的人数是饥饿导致死亡人数的两倍。所以,肥胖是我们走向非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
问:为什么肥胖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疾病呢?
答:赘肉在中医中叫做膏,腹部脂肪过多危害非常大,因为这些脂肪都是人体代谢不掉,堆积起来而形成膏,然后膏再变成浊,浊再变成痰瘀毒。例如昆明湖的淤泥就好比是很多代谢的东西沉积下来,沉积到湖底,淤泥好比是膏,这个膏又可以变成非常浑浊的浊,由浊可以变成痰瘀毒,最后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问:有些人觉得吃得也不算多,怎么就胖起来了?
答: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虚胖,肥胖有两大类型,虚胖就是吃得不多,但身体还照样长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整个代谢功能的低下,清除不掉体内的脂肪,所以尽管吃得正常,但是脂肪照样堆积。另外一种类型是实胖,在生活中真正增加的主要是实胖,过去很多人没有条件大吃大喝,现在有条件了,吃得过多,最后导致脂肪堆积起来,形成实胖。
问:从虚胖的角度来说,饮食调理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首先从饮食上先不必太关注热量的摄取,不要限制总的摄入量,关键问题是看他怎么吃。
这种胖不需要过分的节制饮食,因为饮食本来就不多,主要是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所以饮食上无需过度节食。在运动上,这种人往往比较虚,一动就全身是汗,所以运动量不要太大,散步就行。另外从药物方面来说,治疗的目的是益气健脾,把虚补起来,加强代谢功能。从情绪上来说,一般这种人是比较慢的性格,所以适合一些刺激性的活动让自己兴奋起来。
问:对于实胖类型的病人,从营养学的角度应该如何去调理呢?
答:首先要调整总的摄取量,把总热量限制下来,在限制的时候,肉不能完全限制,要摄入丰富的蛋白,对免疫系统、对健康都非常有利;其次,饮食结构要进行调整,人体需要多样化的搭配,选择的空间要多一点。还有,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去晚上吃得多,就要把习惯倒过来,改成早餐吃得多,因为早晨是人体代谢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摄入营养物质,能够被体内充分地吸收和利用,而且废弃物很快就被排掉。过了中午,人体内代谢就逐渐缓慢下来,这时候摄入过多,会在体内形成负担,这种负担最后就转化成脂肪。
另外,吃的过程中要把顺序颠倒一下,比方说以前一开始想吃肉,现在就要先吃一些蔬菜,把胃的空间占据,就没那么好的食欲了,还有,我们提倡在吃之前喝一些开胃汤,促使胃液分泌,让它有食欲,更主要的是,汤可以占据胃的一定空间。
问:在食物种类的选择上,有没有特别推荐的食物呢?
答:实胖者可以多吃一些木耳、蘑菇,木耳吃进去后很长时间才能消化,没有饿的感觉。另外山楂可以消除脂肪,取30克山楂去核,熬成非常浓的山楂羹,每天晚上吃一小碗,长期坚持的话,可以消除肥胖,对血脂紊乱也有很好的效果。
问:影响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调理的办法也很多,但是血糖的波动并不仅仅和肥胖一个方面有联系,便秘、失眠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这是为什么?
答: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就是胰岛素,但是升血糖的激素有很多,像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很多都是它的对抗激素。比如你失眠情绪波动、抑郁或者便秘,这些情况都可以使你的大脑皮层兴奋,就可能使很多的胰岛素的对抗激素大量地分泌和增加。这些情况是我们所说的血糖难控因素,如果找准了这个难控因素,就不需要服用胰岛素和降糖药,只需把相对应的因素找准并加以控制,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好。
如果您还有更多疾病相关的问题,还可以直接电话咨询三甲医院专家,详情>(责任编辑:梁绮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