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医改启动以来,医疗条件持续改善,医风医德日渐好转,但医疗卫生领域深层次矛盾仍待进一步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
误诊原因复杂,医学仍需探索,患者不妨对医生和医院多一份理解。医生也应谨言慎行,提高医术,千万别把“误诊率”当成医疗事故的托词和借口。
一家医院,两名患者,三天内相继死亡,家属质疑医院误诊。院方表示正在调查,但一句“国内医院都是50%的误诊率”的话,使事件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的担忧与愤怒。
由于多种原因,误诊现象确实存在,世界各国都难避免。但是,在患者家属质疑误诊的情况下,考虑到当事人的情绪,无论是否出于开脱之心,此时拿“误诊率50%”说事儿,都不妥当,由此招骂,也不意外。
百姓将自己的生命健康托付给医生,患者死亡后,面对声声质疑,院方如果没有首先积极检讨自身医疗问题,反而拿误诊率普遍来诉苦,不得不让人质疑院方把误诊率当做了挡箭牌。
新医改启动以来,医疗条件持续改善,医风医德日渐好转,但医疗卫生领域深层次矛盾仍待进一步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改善医患关系,需要继续深化医改,也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就误诊而言,一方面,误诊原因复杂,医学仍需探索,患者不妨对医生和医院多一份理解。另一方面,医生也应谨言慎行,提高医术,千万别把“误诊率”当成医疗事故的托词和借口。要知道,误诊率数据无论几何,对于被误诊的病人来说都是百分之百,一次误诊甚至可能葬送患者性命。如果因为医德欠缺和责任心丢失犯下错误,造成误诊,应该从严处理。
对误诊率的理性看待,不是要让百姓放下追责的权利,也不是给医院以逃避责任的挡箭牌。误诊率的存在,应当是医疗界的警世钟——督促医疗机构认真检查误诊原因,不断提高医疗业务和道德水平,完善健全医疗过失鉴定机制,客观鉴定医疗过失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不至于为误诊而白白付出代价,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误诊率。
(责任编辑:郑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