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类艾滋病青睐亚洲人种 能否预防尚未可知
2012-09-19 09:05: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初看上去,阮金(Kim Nguyen)再普通不过。这位生活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女人,喜欢穿一件浅黄色衬衫,并搭配暗紫色半框眼镜和亮闪闪的耳钉。只不过,这位越南裔裁缝极为瘦弱,一枚金戒指戴在她那像枯树枝一样的左手无名指上,晃得几乎能发出声音来。

  阮金和布朗(右)

但最近,一篇刊登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让这个普通的中年妇女为世人所知。

从2009年开始,阮金持续发烧,全身骨骼感染,并伴有其他奇怪的病症。当她向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科学家莎拉·布朗(Sarah K. Browne)求助时,已经是重病缠身。布朗博士发现,这位病人的免疫系统已经无法正常运转,难以像健康人那样抵御病菌的侵害,“好像得了艾滋病,但是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呈阴性”。

在这篇发表于2012年8月23日的论文中,布朗及其团队将阮金所患的怪病命名为“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这位女科学家解释说,这是另外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症,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年人。

由于搜集的病例均为亚洲人,参与研究的中国台湾学者又将其称为“亚洲新型免疫缺陷症”。这种疾病与艾滋病晚期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率先进行报道的美联社,给它取了一个醒目的名字“类艾滋病”。国内很多媒体在转载时,又将这种疾病“专门针对黄种人”拎出来作为标题,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为此,布朗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特意作出澄清:“它与艾滋病有着显著的区别,既非由病毒引起,也不会传染。”

类艾滋病一直存在,只是知识还没有进步,当时还没有办法了解

早在向布朗求助之前,阮金就饱受类艾滋病的折磨。“我感到头晕和头痛,快要垮掉了。”阮金对美联社记者说,“我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

几年下来,她的体重从41公斤降到了31公斤。来自田纳西州杰克逊诊所的小卡尔顿·海斯第一次为她诊疗时,被眼前这位瘦骨嶙峋的女人吓坏了。海斯说:“她因为全身性的感染而变得羸弱不堪,乍看上去就像得了肺结核。”

布朗发现,这个62岁的女人体内产生了一种名叫“具中和力的抗干扰素自体抗体”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阻断伽马干扰素在免疫系统中发出清除感染的讯息。一旦阻断了这一讯号,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症的病人,就很容易受到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尤其是分枝杆菌的侵害。

健康中原网 小编提醒:更多内容请进入【健康要闻】频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药品监管何时才能不再“剪不断理还乱”
下一篇:发改委调整药品价格 医药股几多受益几多忧

分享到:
  • 社会万象
  • 产业经济
  • 健康速递
分享按钮
健康中原首页| 健康新闻| 健康中原简介| 广告价格| 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互联网广告优势| 友情链接
健康新闻热线:0371-67655002 Email:zynewsjk@163.com 广告合作:0371-67655002 业务咨询QQ:895928880
豫ICP备11024540号 中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8-2014 By jk.z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