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约六分之一医学生从医 中国医生应“量少质优”吗?
2012-09-04 10:54:56   来源:健康报网

核心提示:报载,国家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只有约10万人能穿上“白大褂”,基层卫生机构难留人才。有专家表示,应将“广种薄收”的培养模式转为“量少质优”模式。
    新闻背景

报载,国家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只有约10万人能穿上“白大褂”,基层卫生机构难留人才。有专家表示,应将“广种薄收”的培养模式转为“量少质优”模式。

正 方

基层和大医院一样

也需要精英式教育

陈军(山东省青岛商业职工医院):基层医疗其实更需要医学精英。因为基层看病看的是不分科的病,又缺少大型的检查仪器,医生要作出诊断需要很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基本功,需要比专科医生更具有逻辑思维、哲学思维能力,才能为患者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或推荐给合适的专科医生,让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基层医生担负的健康教育和防病任务超过治病任务,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要治好一个完整的人,比治好一个病难几十倍。恰恰是人的很多不确定因素,若要研究征服它,没有精英医生是不可能的。

其实我国从一开始医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当年协和医院的医预科教育就是基于精英教育的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张孝骞、吴阶平、林巧稚等医学泰斗,造就了辉煌的协和。后来我们的医学教育没有了医学预科,大部分是五年制本科,这使很多考入医学院校的学生失去了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当他发现自己不适合学医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完,这个过程是矛盾和痛苦的,所以毕业后他会放弃从医。我曾经写文章建议医学院校招生时应该增加面试环节,以便测试学生是否适合学医,如果不适合就不要录取他。因为本质上说,医学这一学科,试图理解的是一个与人类有关的永恒主题——人的自然本性。如同神学和法学一样,都指向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都需要逻辑和哲学作为基础,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而逻辑思维能力和哲学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知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具有的,不具有的人从医是不会成为好医生的,他会感到痛苦。

医学院校的盲目扩招使医学教育失去了精英教育的光环,甚至在考生中流传着“考得不好就去学医”的论点。所以,我认同北京大学专家的观点:从患者利益出发,医学生培养模式有必要转为“量少质优”。

“量少质优”不会加剧基层缺乏医学人才的现状。我认为,只要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增加医生到基层工作的吸引力度,就不会使基层缺乏人才。

反 方

基层正遭受人才寒冬

不宜提倡“量少质优”

顾掌生(浙江省湖州市卫生局):“量少质优”的医生培养模式虽好,但不适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

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为人员缺乏而忧心忡忡,特别是基层。以我市为例,全市在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的乡村医生(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共1782名,其中乡村医生资质1558名,执业助理医师以上224名。在1782名乡村医生中,年龄结构分析:60周岁以上697人,占39.1%;50~59岁占33.0%。学历低、年龄老化已经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要培养少量优秀医生,势必加剧民众看病难的现象。

医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职业,再优秀的医学生也要不断接受毕业后教育,因此,真正优秀的医生是靠临床实践打磨出来的。

我认为,现阶段不能简单地确定一种单一培养模式,因为基层和大城市、东部和西部差距太大。国家应对医生培养制订一个长远规划:首先确定全国应该拥有多少医生;其次,确定全国医生还存在多大的缺口以及今后每年的补充数;再者,根据不同的层次、需求数量确定培养数量。

健康中原网 小编提醒:更多内容请进入【健康要闻】频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内分泌科医生热衷糖尿病是浪费资源
下一篇:国际劳工组织肯定中国推行惠及全民的医保制度

分享到:
  • 社会万象
  • 产业经济
  • 健康速递
分享按钮
健康中原首页| 健康新闻| 健康中原简介| 广告价格| 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互联网广告优势| 友情链接
健康新闻热线:0371-67655002 Email:zynewsjk@163.com 广告合作:0371-67655002 业务咨询QQ:895928880
豫ICP备11024540号 中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8-2014 By jk.z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