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酸奶惊魂是否“编外3·15”
2012-04-17 16:09:47   来源:健康报

核心提示:日前,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曝料称,老酸奶和果冻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他称,这才是今年3·15晚会重头,可惜没播。据悉,合格的明胶是从动物鲜皮、骨料内提胶。但为了降低成本,国内很多厂家用破皮鞋、烂皮革等作为生产原料。

    日前,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曝料称,老酸奶和果冻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他称,这才是今年3·15晚会重头,可惜没播。据悉,合格的明胶是从动物鲜皮、骨料内提胶。但为了降低成本,国内很多厂家用破皮鞋、烂皮革等作为生产原料。(4月9日《中国经济网》)

  要不是赵普这一嗓子,谁能想到司空见惯的老酸奶、果冻等,都可能混杂着致癌的明胶。早先就有传闻说,你在街头吃一碗酸辣粉,若觉得有点像橡皮筋,这里面可能就添加了劣质明胶。有人说吃三碗“橡皮筋”米粉,就等于吃了一个塑料袋。如果这样的说法尚属感性的话,那么,数据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我国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合格明胶,去年产量大概为5万吨左右,且多数出口。这便形成了我国每年缺口1万吨合格食用明胶的尴尬局面。

  合格的缺位,不合格的替补。说来说去,还是成本利润惹的祸。明胶协会理事长王敬忠算了一笔账:1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格高达2000~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脚料,1吨仅需要100~200元。但是,进入市场后,1吨食用明胶的收购价都在2万~3万元左右。目前,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不法小厂家有100多家,然而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不仅仅是在山东,河北、江浙一带都是这些假冒食用明胶的根据地。千万别以为不喝老酸奶、不吃果冻就可以远离“皮鞋明胶”,此类工业明胶的毒性和它在食品、药品领域应用的广泛性而言,“其影响应该不在三聚氰胺之下”。

  “皮鞋明胶”何以没登上3·15晚会的舞台,这是一回事;而这种劣质明胶早如“过街的老鼠”,却又始终逍遥于市场理性之外,这是另一回事——相较而言,后者更值得反思与关注。其实,早在“注胶虾”横行时,媒体就曾拷问过明胶之祸,遗憾的是,彼时只顾着关心虾的质量,而忽视了明胶中的“李鬼”。劣质明胶也很忙,又要加工腐竹,又要客串老酸奶等零食,还要为药品中的胶囊当主角……有限的合格品数量,无尽的市场需求——监管者起码的逻辑直觉何在?

  企业逐利是天性,监管给力才是社会的良心。就在赵普爆料的前一脚,央视《焦点访谈》揭秘了湖南长沙批发市场内用工业松香给鸡鸭拔毛的“奇闻”。食品安全领域似乎从来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然而每每“斗法”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媒体冲在第一线?面对明胶之祸,当真相迟到的时候,受害的不仅是正规明胶企业、守法乳业或果冻等厂家,搅乱的更是市场上本已稀缺的公信与秩序。

  老酸奶惊魂不过是一场“编外3·15”,但如果没有微博、没有赵普,微澜下的死水还要多久才能换来一声叹息?

   (责任编辑:郑军阳)

健康中原网 小编提醒:更多内容请进入【健康要闻】频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抵制烟草技术评奖 为卫生部的“较真”叫好
下一篇:新型地沟油再曝监管漏洞

分享到:
  • 社会万象
  • 产业经济
  • 健康速递
分享按钮
健康中原首页| 健康新闻| 健康中原简介| 广告价格| 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互联网广告优势| 友情链接
健康新闻热线:0371-67655002 Email:zynewsjk@163.com 广告合作:0371-67655002 业务咨询QQ:895928880
豫ICP备11024540号 中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8-2014 By jk.z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