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为倒下的医德“补补钙”
2012-03-23 10:02:39   来源:健康报

核心提示:用医学的观点来看,人缺什么就应该补什么,不补的话,就要生病,就会有不良后果。当下,社会道德滑坡是不争的事实,不少人缺的不是吃穿、营养品、微量元素等,而是对人立身处世极为重要的“德”。

       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国内,接近九成的家长会接受医生的建议,在宝宝六个月之前就开始给孩子补钙。也就是说在医生眼中,中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缺钙。人们都很疑惑,正常足月的宝宝通过吃母乳、喝奶粉,都长得白白壮壮,为什么一检查却总是缺钙?(2月21日《中国广播网》)

  出于对子女贴心的呵护和关爱,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遵医嘱”,对医生的指令奉若神明。在大部分医生都要求为婴幼儿补钙的背景下,出现全民补钙奇观绝非意外。然而,正如有关专家所言,如果婴幼儿有足够的母乳或配方奶粉吃的话,是无需补钙的。这也告诉我们,需要补钙的恐怕不是婴幼儿,而是已经或正在倒下的医德。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医生强烈推荐补钙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条见不得光的利益链。不少医生为婴幼儿作出“缺钙”的诊断之后,往往会建议家长购买某些指定的补钙产品,以便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扣。一番关怀和教诲,看似语重心长,实则花言巧语,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让众多家长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用医学的观点来看,人缺什么就应该补什么,不补的话,就要生病,就会有不良后果。当下,社会道德滑坡是不争的事实,不少人缺的不是吃穿、营养品、微量元素等,而是对人立身处世极为重要的“德”。俗话说,医者父母心。对于靠专业技术吃饭的医生来说,其在医患关系中显然占有主导地位。假如缺乏应有的医德,就势必会做出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更何况,所谓的缺钙患者大多数还是其刻意杜撰出来的。

  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一些从医者医德缺失,而使行医更像是一种交易,或是谋生手段,这一现状令人担忧。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不妨为倒下的医德“补补钙”。一方面,要大力宣扬医学的仁术理念,提升从医者以人为本的意识和泽被苍生的情怀。事实上,社会上医者楷模多如繁星,如喜欢替病人算账的“肝胆圣手”吴孟超,以“一毛钱处方”医人无数的儿科医生徐莉,从不开大处方、坚守清贫的医生王争艳等,宣扬他们的事例,必然能为其他从医者树立有形榜样,进而培育良好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要扎紧制度的“篱笆”,不仅要打击收取红包、回扣等不良行为,还要尽快革除以药养医体制,促使医院回归公益,也使从医者回归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本色。

健康中原网 小编提醒:更多内容请进入【健康要闻】频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公立医院“VIP月子房”给谁坐
下一篇:器官捐赠 需“寻药”社会公民

分享到:
  • 社会万象
  • 产业经济
  • 健康速递
分享按钮
健康中原首页| 健康新闻| 健康中原简介| 广告价格| 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互联网广告优势| 友情链接
健康新闻热线:0371-67655002 Email:zynewsjk@163.com 广告合作:0371-67655002 业务咨询QQ:895928880
豫ICP备11024540号 中原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8-2014 By jk.z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