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说健康】第三十八期:疫情防控下 “糖友们”如何自我管理

2021-09-08 16:24:38

《郑说健康》第三十八期已于2021年9月6日正式播出,本期《郑说健康》特别邀请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王志宏,为大家详细解答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糖友们”如何管理自身血糖指标。


本期嘉宾:王志宏,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南省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郑州市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内分泌专业30年,擅长糖尿病及急、慢性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高血脂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话题一:糖尿病人为何会出现低血糖?

王志宏: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糖尿病人都会刻意的控制自己糖分摄入量,以免造成血糖过高的情况出现,从而引发出各种不适与并发症,但是如果糖尿病人在平时不加注意的话,也有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那么,产生低血糖的几个因素要知道。首先,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决定了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容易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节律异常,容易造成餐前的低血糖。其次,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品使用不当、进食减少或吸收不良、运动不当也容易发生低血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长期的糖尿病病史,对肝肾功能有影响,肝肾功能的不全会造成药物的排泄减慢,体内药物的蓄积,也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我们在关注高血糖的同时,也一定关注低血糖的发生和发展。

PNG_公众号封面首图_2022-04-06+16_21_54.png

话题二:低血糖的症状有哪些?

王志宏:一般来说,低血糖容易造成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反应的症状,常见的比如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焦虑,震颤,心悸等等。随着低血糖时间的延长,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出现大汗,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行为异常以及嗜睡,严重者可以出现癫痫的发作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


话题三:怎样预防低血糖?

王志宏:低血糖症的预防,需从多个方面加以注意。

1.饮食方面应该规律进餐,均衡膳食。

2.运动一定要适度,我们知道运动有利于健康,但是不恰当的运动,在不合适的时间段,不恰当的运动量是会对血糖有影响的,同时也提醒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运动。

3.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糖尿病患者要戒酒。

5.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并给予纠正,把低血糖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话题四:发生低血糖时如何处理?

王志宏:发生低血糖时,根据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轻度的低血糖,仅仅表现为手抖、多汗、乏力、易饥等,血糖低的程度小于3.9左右,并没有出现意识障碍,那么,这种情况下,“糖友们”可以通过及时进食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含糖的饮料,甚至含服一些糖块缓解低血糖。一般来讲,可以进食15到30克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半两左右的食物,十五分钟之后进行血糖的监测,如果血糖正常了,就可以坚持之后的治疗方案,如果血糖仍然低,可重复上一次的动作,直至血糖恢复正常。当低血糖比较严重时,比如已经不能进餐,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已经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这种情况下,家属就要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处理,否则会对中枢神经带来永久的损害。


话题五:疫情防控下,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王志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到医院就诊监测血糖以及做其他检测,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家里备血糖仪很有必要,一定要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另外,也要观测血压,有条件的情况下,家中也可以备血压检测仪。同时,也提醒糖尿病患者,当自己血糖以及身体状况出现一些不适当的变化,比如血糖波动很大等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