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科普 | 一篇问答,认识手足口病!

2020-08-02 07:48:06

天气炎热了,病毒也活跃起来,孩子发热流鼻涕,人没力气,胃口也不好,吃饭的时候哭着说嘴巴痛,还流口水;手上脚上出现了一些疱疹,仔细看看,发现小屁屁上也有疱疹,大多数是得了“手足口病”。

Q:什么是手足口病?

A: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临床多突然起病,发热、口腔疱疹、溃疡,手足部疱疹,可波及臀部、肘、膝、肩臂。少数病例只是发热,未见疱疹。

Q: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哪些?

A:属于肠道病毒,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普通病例多为柯萨奇病毒A16型、重症病例多为肠道病毒71型。

Q: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A: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呼吸道传播(飞沫、咳嗽、打喷嚏等)、接触传播(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Q:手足口病潜伏期?

A: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Q:手足口病,病毒通常存在哪些物质中?

A: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黏膜疱疹液中。

Q: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A:全人群普遍易感。

Q:海南手足口病发生在什么季节?

A: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的4-7月,9-11月为发病高峰。

Q:手足口病病程多长?需要隔离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可以上学?

A:轻症手足口病,病程短,一周左右。重病手足口病,病程长,一周至两周,甚至更长。隔离期:从发病起,到症状和体征消失后2周。隔离期结束即可以上学。

Q:手足口病得过一次,还会得吗?

A:手足口病可以由数十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引起,而且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所以不能终生免疫。通俗来说就是会反复感染、反复得,注意预防哦!

Q:手足口病标本采集的种类有哪些?

A:粪便标本、咽拭子标本、血清标本、疱疹液、肛拭子标本、脑脊液标本。

Q: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A:并发症有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肺水肿等,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多数为神经源性肺水肿。

Q:手足口病发生在什么年龄?

A:18岁以下的孩子容易发生,以1~5岁多见。

Q:蚊子叮咬否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A:蚊子叮咬不能传播手足口病。

Q:预防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A: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EV71疫苗是由我国自主研发,是目前全球唯一上市可用的疫苗。针对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疫苗尚在研发中。 

Q:EV71疫苗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吗? 

A: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Q:哪些人需要接种EV71疫苗? 

A:EV71疫苗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 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

Q:手足口病什么时间纳入法定传染病的?属于哪类传染病?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2008年纳入法定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确诊手足口病后24小时内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

Q:散居儿童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A: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Q: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有哪些?

A: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Q:托幼机构和小学如何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

A: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搞好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玩具保持清洁;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Q:如何做好家庭预防性消毒工作?

A:注意家庭成员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有客来访后,对相关物品进行清洁处理,必要时进行消毒;儿童玩具定期清洗;家庭成员回家后应及时洗手、更衣。

Q:洗手步骤?

A:七步洗手法:

内:掌心来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外:手心对手背,沿着指缝细细搓。夹:掌心再相对,双手交叉指缝搓。弓:弯曲指关节,旋转交换全面搓。大:握住大拇指,置于掌心来打磨。立:指尖相并拢,掌心旋转轻揉搓。腕:手腕相互洗,保证清洁无遗落。